《证券时报》宋志平专访
“一带一路”是建材的大市场
在5月14日举行的“一带一路”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上,中国建材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宋志平接受了证券时报记者的专访。
在谈到中国建材如何抓住“一带一路”战略机遇时,宋志平表示,“一带一路”是建材的大市场,沿线国家很重要的需求就是基础建设、城市化和工业化。“这恰恰是过去三十年中国做过的,因此有很多成功经验,包括中国的很多装备和技术都特别适应于沿线国家的需求。”
据了解,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上,水泥玻璃的技术装备65%由中国建材提供。宋志平表示,中国建材的装备在国际上都是中高端的,并且价格便宜、质量好,有很好的性价比。
除了产品、装备的直接输出,宋志平认为,国际产能合作也是中国建材的着眼点之一。“中国建材开始在一带一路国家投资建厂,包括水泥厂、玻璃厂、新材料厂等等,来支持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,为他们做些贡献。”
宋志平解释道,之所以选择产能合作,一方面是因为国内的建材产能是过剩的,“把中国的产能,包括设计、装备、制造方面的能力拿到‘一带一路’上进行合作,刚好沿线国家有这方面的需要,而我们也有这方面的富裕能力。”
不过,针对中国在“一带一路”上的产能合作,有质疑认为中国输出的都是落后产能和设备。对此,宋志平坚决表示,“我们的产能合作不是把落后产能以及二手设备输出出去,根本没有这事情,也不可能做到。”
宋志平举例表示,中国建材过去做的312条大型生产线,都是应用最新技术的中高端装备,而且很多大型装备都是智能化的,甚至在国外的项目比在国内的一些项目提前实现了这样的高标准。
“一定要跟大家说清楚,我们的‘一带一路’是有质量的‘一带一路’。”宋志平说道。
值得注意的是,去年,原中建材集团与原中材集团合并为新的中国建材集团。谈到合并后的效果时,宋志平告诉记者,原中材集团的水泥强一些,而原中建材集团的玻璃强一些,但是两家在国际上的竞争是同质化的。
“现在合并之后,实现了新集团技术的优化,将双方都有的装备、技术进行优化提升,不仅仅是数量上的一加一大于二,而是质量和技术水准上的大于二,促使我们形成新的装备体系;同时,促进我们在一带一路上高水准的合作和产品,也可以更好的组织、规划我们的市场。”宋志平表示,两家集团的重组,对于新的中国建材参与“一带一路”而言,是一个重要契机。
谈到中国建材集团在“一带一路”沿线的部署情况时,宋志平表示,以前集团在中东布局比较多,现在正加快在非洲的布局,“非洲、南亚、东南亚、包括印度、俄罗斯等,这些市场都是我们现在的主战场。”